欢迎访问深圳市唯真电机发展有限公司官方网站
业务关键词:
齿轮箱电机
推杆电机
无人机电机
轮毂电机
机器人电机
电机生产厂家
深圳工会“聚力计划”:对话,打开理解的心
2016-08-30 10:19
5月30日,深圳市总工会推出的“聚力计划”迎来了第二批学员。这项旨在建立“持续改善的集体协商机制,鼓励企业与员工共同解决问题”的全新项目,为劳动关系双方打开了相互理解的一扇大门,有力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,成为深圳市总工会创新工会工作的重要品牌。
“聚力计划”对于今天的工会工作有哪些启示?作为当事人,“聚力计划”项目主要负责人、深圳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、副主席王同信对此进行了解读。
「镜头回放」
与第一期相比,“聚力计划”第二期参与企业从18家增加到24家。此前,在项目启动说明会上,一位企业代表直言不讳:“我以为就是你们讲讲我们听听。现在看来完全不同,我对将要参加的‘聚力计划’充满了兴趣和好奇。”
「解读」
在“聚力计划”组织过程中,我们听到越来越多的“真心话”,这也是鼓舞我们将培训办下去的动力。
“聚力计划”之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,我想最大的原因在于,虽然以培训的方式进行,内容上却不同于以往的“授课”,而是强调了沟通对话的原则、方法和机制。
在我看来,和谐的劳动关系,是双方彼此倾听、协商合作的关系,这需要制度保障,更需要观念和态度支撑。
第一期“聚力计划”项目实施期间,先后进行3次集体研讨、两次企业现场培训和一次总结,各个环节层层递进,企业高管、工会干部和工人代表坐在一起,学习掌握对话、沟通、合作的方法和规则。只有使对话、沟通、协商、合作的意识观念,植入到各方处理现实问题和相互关系的理念中,让或大或小的纠纷在企业内部得到化解,才能把冲突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,推动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对话沟通机制和互信合作平台,从而助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,保障劳动者的根本权益。
「镜头回放」
在深圳福永街道和平社区工会联合会的办公架上,“聚力计划”的存档资料十分翔实,参与学员讨论中写下的一张张问题卡片、项目组织者的逐日总结记录、现场影像资料留存……都被一一细心保存下来。
「解读」
是的,你要看哪一场培训、学员们卡片上都写了什么,我都能拿出来给你。为什么要做得这么精细?就是因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,面对日益复杂的劳动关系,仅仅通过行政宣导去完成构建和谐的任务,显然不太现实。在这种情况下,“聚力计划”应运而生,这是深圳工会工作方式的重要转变。首先,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工作方法,赢得了企业的认同和尊重。
在参与的过程中,企业、工会和工人都感受到“聚力计划”对自己有用。其次,在“聚力计划”进行中,同步开展对工会干部的培训,让他们对企业有更多的了解,学习掌握更多的工作方法和工具。第三,“聚力计划”是超过半年的持续性项目,参与的是在区域和行业有引领性作用的企业,“聚力计划”给这些企业带来的每一项积极变化,都会对区域和行业产生重要影响。据我们了解,深圳一些企业也开始自发地推动类似沟通对话项目。可以说,我们的“聚力计划”是有时代意义的。
「镜头回放」
参与第一期培训的学员中,伟创力的总经理曾特别提到,他“不怕工人反映问题提诉求,就怕大家什么也不说”,最担心的是工人以无法预料的方式“表达诉求”,而“聚力计划”恰恰能够帮助他减少这样的担心。
「解读」
没错,我们很高兴企业有这样的认识,这说明他至少有意愿去和员工沟通,可能只是还没学会如何更有效地沟通。从后期效果看,“聚力计划”在伟创力的顺利实施,正是整个项目成功推进的生动缩影。
有一位企业高管曾对我说,我愿意和工人对话,但就算我们坐到了一起,他们有能力和我对话吗?这反映出,企业愿意对话,但又对双方能否成功对话没有信心。我们希望通过“聚力计划”,让企业认识到,没有组织化的沟通,就会因为沟通主体地位的不平等,而失去沟通的效果。自下而上的沟通表达,最终会被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所压抑和排斥。尤其对于那些管理层级越多的规模企业,个体化沟通的难度就会越大,沟通的效果就会越差,企业就很难听到员工真实的想法。
同时,我们也希望通过“聚力计划”让工人们认识到,分散的个体利益沟通表达往往难以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,企业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接受如此分散、数量众多的诉求信息。而通过工人群体的组织化,可以将众多个体的利益主张和信息进行集中、归纳和提炼,使相同的利益主张被叠加,相反的利益主张得到协调,最终形成一个共同的声音。这种诉求才更能得到企业的重视,并对企业管理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。因此,企业里工会的作用至关重要,依托于企业工会的沟通才能真正制度化和可持续。
「镜头回放」
5月8日,深圳市120名工友分成10个小分队,在烈日下志愿宣传推介工会。蓝色的大棚,被参与各种活动和咨询的职工团团围住。这120名工友,全部是深圳市福永街道和平社区工会联合会的工会活动积极分子。
「解读」
能够发动120名工友加入志愿推介工会的活动,不容易,但这就是深圳市总改革创新工会工作方式带来的最大变化。
工会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。工会干部首先得有工人立场、工人情怀,能够团结工人、影响工人。
2014年,深圳工会秉承改革传统,分别成立福永和观澜两个“源头治理劳资纠纷试验区”,拨付专项经费450万元,并要求相关区、街道总工会安排配套资金,借此下移工会重心,做实基层工会组织网络,打造职业化工会干部队伍。
2014年底,我们面向全国招聘了17名学历高、素质好、工人情怀深厚的职业化工会工作者,派驻到试验区工会联合会任职履责。从一年来的实践情况看,这批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倾心投入,已经成为“聚力计划”顺利实施的基础和根基。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一点——工会工作是追求公平正义的事业,从来不乏有人为之奉献与奋斗;只要营造真正干事创业的平台,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在工会干部这个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。
「镜头回放」
“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一个特点。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,让群众当主角,而不能让群众当配角、当观众。”2015年7月举行的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,群团工作要坚持眼睛向下、面向基层,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、管理模式、运行机制,坚持力量配备、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。
「解读」
按照党中央对群团工作的要求,认真思考工会工作如何创新,首先就要回答创新的目标是什么?应该说,“群众性”是工会的重要特点和要求,这就意味着工会既不是行政机关,也不是普通的社会组织。工会的组成主体必须是工人阶级,服务对象必须是职工群众,工作方式应该直接面向职工、走到职工当中去、做职工利益的代表。
“聚力计划”是深圳工会创新源头治理的体现。参与“聚力计划”的42家企业大多是规模以上的制造企业,至少拥有上千名员工,让42家基层企业工会拥有更强大的沟通能力和更顺畅的沟通渠道,就是引导企业内部建立和谐共赢的劳动关系。实际上,从过往的教训看,规模企业发生的劳动关系矛盾冲突,会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。因此,“聚力计划”在重点企业、规模企业里先行先试,可以对整个深圳的劳动关系生态建设起到样板和示范作用。
我们不能“上大下小”、“头重脚轻”,更不能越往基层,工会的组织基础越薄弱。因此,工会改革创新,必须要打通联系和服务职工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下一步,深圳工会将在改革创新上继续下大工夫,抓好一批重点企业的工会组织建设,让他们更能发挥作用。同时,继续大力推进“聚力计划”,加强各项服务职工的工作,重点解决好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。这包括,在社区和工业区一级工会组织投入更多资源,实现工会工作重心下移;形成一支能够在基层长期工作的专职工会干部,不断提升工会干部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;吸引和发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,在基层工会工作中发挥杠杆效应;在企业民主管理以及集体协商方面实现制度性突破,让企业工会更有吸引力更具代表性。
我们相信,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,工会就能真正做强基层,就能更进一步被职工群众信任和依赖,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相关新闻
暂无数据